|
|||||
|
|||||
9月2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作為新疆發展建設的“同行者”,中國電建中南院始終與這片土地同頻共振。 在塔克拉瑪干的黃沙上,我們架起“藍色海洋”般的光伏矩陣; 在哈密伊吾的曠野間,我們豎起轉動不息的風力“白帆”; 在戈壁深處的熱土上,我們點亮聚光成電的光熱“火炬”; 在精絕國尼雅文明的民豐縣城,我們筑起尼雅文化殿堂; …… 從荒蕪之地到“風光無限”,我們在天山南北繪就了一幅“追光逐風”的新能源壯美畫卷,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貢獻中南院力量。 讓我們循著中南院人的足跡,打卡新疆片區那些“會發電”的風景與“有故事”的建筑。 托克遜縣烏斯通光熱項目 中南院EPC總承包模式建設。項目采用塔式光熱技術路線,總鏡面反射面積約44萬平方米,吸熱塔高200米,配有一臺100兆瓦汽輪發電機組。吸熱和儲熱介質為二元熔鹽,儲熱時長為8小時。 精河新華 “光熱儲能新能源”一體化基地項目 中南院承擔全過程勘察設計工作。項目總裝機容量1000兆瓦,包含100兆瓦光熱發電和900兆瓦光伏發電。光熱發電部分采用熔鹽塔式技術路線,總鏡場面積53萬平方米,儲熱時長為8小時。 哈密伊吾華粵風啟新能源項目 中南院承擔前期專題總包及全過程勘測設計。項目總裝機容量1400兆瓦,分兩期建設。一期、二期裝機各700兆瓦,總設計年發電量38.7億千瓦時,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116.3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76萬噸。 木壘100萬千瓦風電項目 中南院EPC總承包模式建設。項目裝機規模100萬千瓦,建成后年發電量約26億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7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10萬噸。 阜康60萬千瓦光伏+60萬千瓦時儲能項目 中南院EPC總承包模式建設。項目平均年上網電量12.26億千瓦時,能滿足約132萬人的年用電需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6.6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87.09萬噸。 洛浦100萬千瓦光伏場區項目 中南院PC總承包模式建設(一標段)。項目地處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部邊沿,總裝機容量為交流側25萬千瓦、直流側32.2萬千瓦。平均年上網電量 19.26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8.7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1.02萬噸。 米東區60萬千瓦二期光伏項目 中南院EPC總承包模式建設。項目地處“死亡之海”——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項目為沙漠光伏,建設規模290兆瓦(交流側),年上網電量約5.12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5.6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1.71萬噸。 甘泉堡增量配電網220千伏甘六變電站項目 中南院EPC總承包模式建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增量配電網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新建甘六220千伏變電站1座、10千伏開閉所、甘六變-甘二變220千伏同塔雙回線路、甘二變220千伏擴建間隔及整個甘泉堡增量配電網的集控、備用調度中心1座。2024年2月建成送電,有效保證了增量配電網北區企業生產生活用電需求。 民豐博物館 中南院EPC總承包模式建設。民豐縣是漢晉時期精絕國故址、舉世聞名的尼雅遺址所在地。博物館整體造型采用圍合的古城形式,玻璃材料鑄成的尼雅遺址佛塔圍合其中,正立面恰似“沙漠飛鷹” 氣勢恢弘,中軸對稱設計,設有序廳、民豐縣歷史文化陣列、民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民豐縣“八一八”水利工程4個館、9個展廳,主要陳列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樓蘭女干尸等600余件文物。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