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時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這片占中國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的廣袤熱土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多年來,水電基礎局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踐行企業“水能城基新”發展戰略,融入新疆、扎根新疆、服務新疆,參與建設多項重大工程,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疆篇章貢獻“中國基礎”力量,與新疆各族人民共同見證自治區70年來的輝煌成就。 筑牢基礎,解決水問題 新疆水資源分布不均,是長期制約發展的關鍵因素。水電基礎局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投身于一系列重要水利工程建設中。 在喀什地區,兩大標志性水利樞紐矗立于葉爾羌河流域,見證著水電基礎局基礎處理的硬核實力。下坂地水利樞紐是國家及自治區重點工程,水庫總庫容8.67億立方米,水電基礎局承建的壩基防滲墻,是國內首道突破百米深度的防滲墻,墻深達102米,開創了國內深基礎防滲技術的先河,為高寒高海拔地區水利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被譽為“新疆三峽工程”的阿爾塔什水利樞紐,是172項重大節水供水工程之一,總庫容22.49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755兆瓦,水電基礎局承擔大壩基礎防滲工程,防滲墻成槽深度超過98米,最大灌漿深度達145米。該工程的成功建設,有效解決了葉爾羌河流域千年水患和春旱缺水問題,使流域內400多萬人受益,并極大緩解了南疆三地州的電力短缺狀況,社會經濟效益良好。 挑戰極限的腳步從未停歇。“防滲墻深186.15米,相當于把60層高高樓打入地下,而且整個墻體厚度僅為1.0米,軸線長290米,可見工程難度之大!” 大河沿項目經理高強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水電基礎局承建的大壩基礎防滲墻連續多幅深度超過180米,最大墻深達186.15米,且將孔斜率成功控制在2‰以內,遠優于行業6‰的標準,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核心技術成果《超深與復雜地質條件混凝土防滲墻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工程每年向高昌區和221團生活、工業和農業用水供水達到6900萬立方米,同時能夠滿足高昌區10萬畝的農業用水需求。完成蓄水后,大河沿水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當地灌區灌溉保證率提高至75%,灌區春季灌溉季節性缺水問題得到極大緩解。 在新疆兵團38團石門水庫,116.5米深的防滲墻采用接頭管法施工,確保墻段連接的可靠性與整體防滲效果。工程建成后,有效保障了農業用水,促進了能源開發,并提升了下游地區的防洪能力,對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生態平衡與邊疆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米蘭河水利樞紐工程是截至目前新疆已建類似工程中防滲效果最好的水電站之一,滿意的防滲效果,高效的施工進度,優秀的履約品質得到了工程建設單位的高度評價。這些工程,如同嵌入大地深處的“金剛罩”,牢牢鎖住水源,化水害為水利,為新疆的農業灌溉、防洪安全、電力供應和生態保護提供堅實保障。 建設大壩,助力區域發展 水電基礎局在新疆承建多種壩型的水利樞紐,直接參與塑造區域發展新格局。 喀什地區莫莫克水利樞紐,這座承擔防洪、灌溉兼發電任務的民生工程上,水電基礎局承建瀝青混凝土心墻砂礫石壩,壩頂長370米,填筑量達173.9萬立方米。博州下天吉水利樞紐二期工程,水電基礎局承建的面板堆石壩壩頂長281米,填筑109萬立方米,有效改善了精河縣43.5萬畝農田的灌溉效率。吐魯番市烏斯通溝水庫的瀝青混凝土心墻砂礫石壩,壩頂長241米,填筑178.72萬立方米,以防洪和供水為主,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在塔城地區紅山水庫,水電基礎局承建副壩填筑和溢洪道施工。工程完工后,有效改善原有灌溉面積8.41萬畝,同時,將下游防護對象的防洪標準將由10年一遇提升至30年一遇,對于金溝河流域水資源高效利用、保障糧食安全和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生態保護治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克州康蘇水庫,承建了瀝青混凝土心墻壩及配套設施。這些大壩的崛起,不僅形成了調蓄水資源的人工湖泊,更成為帶動區域農業、工業、能源乃至旅游業發展的強大引擎,改變了當地的生產生活面貌。 除險加固,保障工程安全 對已建水利工程進行除險加固,是保障其長期安全運行、延續服務壽命的關鍵。水電基礎局參與新疆多項除險加固工程,這些工程,如同給年老的水利設施進行“精準手術”,消除了安全隱患,延長了服務年限,守護著下游地區的安寧與繁榮。 喀群引水樞紐被譽為“新疆都江堰”,是新疆葉爾羌河的關鍵工程,集灌溉、防洪、發電于一體,水電基礎局主要施工項目有土石方開挖、邊坡支護、混凝土澆筑、路面施工、屋面修繕等,工程完成后保障下游農業、民生與生態安全,對南疆發展穩定具有戰略意義。在巴州希尼爾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水電基礎局創新引入新疆地區首次采用銑削深攪水泥土攪拌防滲墻工藝技術,完成防滲墻9.7萬平方米,為這座維護塔河生態、灌溉30萬畝農田的重要調蓄工程注入新的安全活力。阿圖什市托卡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顯著提高了這座中型水庫的安全系數,保障下游人口和土地的防洪安全。喀什地區民生引水樞紐作為葉爾羌河重要的引水樞紐,其加固改造確保灌溉和防洪功能的正常發揮。克州阿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通過溢洪道改擴建、新建泄洪洞等措施,進一步鞏固其防洪、灌溉、發電等綜合效益 引水潤城,鋪設幸福管道 讓各族群眾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水電基礎局積極參與新疆城鄉供水體系建設,將甘泉引入千家萬戶。 在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承建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年供水量約1300萬立方米,有效解決了全縣20.93萬人的飲水問題。和田地區民豐縣跨縣易地搬遷沉砂調節池工程,作為其其汗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的關鍵樞紐,解決了搬遷區人口、牲畜用水及1.83萬畝土地灌溉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輪臺縣迪那河五一水庫工業供水管線工程、塔城地區托里縣廟爾溝鎮金塔區供水隧洞工程、喀什“一市兩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以及克州烏恰縣供水安全保障工程等,這些遍布全疆的供水管網和設施,如同延伸的血脈,將生命之源輸送到城鎮鄉村、田間地頭,顯著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為鄉村振興和城鎮化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拓域賦能,服務全面發展 水電基礎局還將業務拓展至市政、房建、交通、農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全方位服務新疆現代化建設。 在第二師38團承建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開發土地1.3萬畝,團場農田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基本農田集中連片,道路暢通,溝渠相連,助推農業穩產高產增收增效。民豐縣博物館的建設,不僅為珍貴文物“五星出東方”漢代織錦提供了展示場所,更成為傳承絲路文化、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第十師夏孜蓋鹽場184團至和什托洛蓋公路工程,新建55.333公里二級公路,貫通多個縣團,為當地農業、工業、旅游業互聯互通提供了便捷的戰略通道,激活區域經濟血脈。 值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水電基礎局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與新疆各族人民心手相牽、同舟共濟,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更優業績,全方位融入和服務新疆現代化建設,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麗新疆貢獻更大力量! 莫莫克水利樞紐工程截流 大河沿水庫 阿爾塔什工程防滲墻施工 |
|||||
【打印】
【關閉】
|
|||||
|